第156章,战神在世(1 / 1)

张大彪费了吃奶的劲儿,用了四十分钟跑回了新二团。孙德胜在得到命令后,用了十分钟就赶到了东营村。

骑兵连一百多号人,把东营村周遭全部布控起来。

孙德胜一见李云龙,立刻从马上跳下来,跑了几步立正敬礼“团长,骑兵连连长孙德胜向您报到。”

骑兵连从组建到现在,已经有半年了。

李云龙对手上的这股快速机动力量,那是宝贝的不行,一直不让骑兵连参战。

百团大战第一个阶段,许多都是攻坚任务,骑兵连就愈发没有存在感。

今天能得到团长的召唤,孙德胜还以为有仗可打了,把战马当成生产队的驴用,积极的赶过来了。

“不错啊,你们骑兵连是挺快的。”李云龙夸了一句,便立刻安排任务。

派一个班撒出去布控,防止榆社县方向的日军来增援。

一个排的人随着袁朗进村,剿灭残余的日军,拆除诡雷,打扫战场。

其余人暂时充当预备队,等候下一步安排。

孙德胜听了一愣“啊,仗打完了?”

李云龙一副风轻云淡的模样,用很平淡的语气说

“打完了,三十多个小鬼子,让袁朗灭的差不多了,可能会有几个伤员,躲藏在角落里放冷枪,你叫人注意点。”

最平淡的语气,讲述最令人惊讶的事情,是最有效果的。

孙德胜愣在了当场,三个人灭了三十个鬼子,个个都是以一当十。

要不是这话从李云龙口中说出来的,孙德胜都会觉得,这是在跟他开玩笑。

他试图再次确认“团长,你们三个人打了三十个小鬼子,还毫发无伤,这……?”

“不,不是我们三个,是袁朗一个人。”

李云龙纠正道,用手指了一下远处正休息的袁朗“有什么疑问你去问他。”

一脸惊讶的孙德胜,嘴巴能塞个鸭蛋了。

这是跟我说书呢?

关云长温酒斩华雄,赵子龙长坂坡七进七出?

团长,张大彪和袁朗,三个身经百战之人相互配合,以一当十也还能说得通。

袁朗又没有手撕鬼子的本领,一个人干翻三十个鬼子,确实令人难以接受。

最起码孙德胜是想不出来如何做到的。

这便是认知的局限性了。

人们总是对于认知外的事情,抱有怀疑的态度。

除非事实摆在眼前。

李云龙瞧着孙德胜惊讶的表情,心里一下就平衡了。

这事儿摆在谁的面前,谁都得在心里打个“?”,究竟有没有可能。

一对三十,回去吹牛有话题了,玲珑就很想瞧瞧,赵刚听了是个什么表情?

旅长知道的时候,又会做何感想呢?

“嘿嘿,出来侦查还能遇上个这,真有意思。”李云龙自语的感叹道。

孙德胜打量着,正靠着在墙壁酣睡的袁朗。

俊朗的脸庞被烟熏黑了,头发上全是尘土,身上一股浓重的硝烟味。

他孙德胜打了十多年仗,哪还看不出来,袁朗真的是经历了一场恶战。

只动用枪械,都不可能有这么重的硝烟味。

刷的一下,袁朗的眼睛睁开了,手警觉得握住了枪柄,下一秒便可抽枪反击。

生死之间,会让一个人的感觉变得更加敏锐。

“是孙连长啊!”

袁朗一个骨碌站起身来,把枪插到腰间,舒服的伸了个懒腰。

“跟小鬼子斗了两个小时,神经一直紧绷着,眼睛都不敢多眨一下,有点瞌睡,就睡着了。”

他也不管自己的解释,孙德胜有没有听进去,自顾自的又说“叫些人跟我走,村里可能还有点鬼子伤兵,收拾完了咱们也能早点回。”

“哦,我知道了。”孙德胜突然就相信了,袁朗一个人灭掉了三十个鬼子的事情。

没有那份本事,便不会如此坦然。

此时,他又不由得好奇,袁朗是怎么做到的呢?

孙德胜叫了一个排的战士跟着袁朗,自己也亲自跟着,想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儿。

在行动之前,袁朗就先对战士们进行了叮嘱“村庄里最危险的就是两件事,一个是我布置的诡雷,被鬼子触发了不少,剩余的数量不多了。

你们看见武器装备,地上掉落的头盔,先躲得远远儿的,别去碰。

等我说安全了,你们才可以捡。

另外就是小心鬼子的伤兵,躲在角落里打冷枪。所以不要放过任何一个角落,都警觉着点儿。”

战士们一肚子疑问,还以为袁朗在故弄玄虚。服从命令是军人天职,他们只好憋在心里。

越过倒在村口的八具尸体,以班组为导向,拉成一只网,沿着村头向村尾搜查。

孙德胜很快便看到了,被手雷炸的倒伏在地上的三具尸体,还有插在他们身上的头盔碎片。

“我顺手在头盔下面埋了颗雷,三个鬼子想绕过来,从侧面偷袭我。也不知道是他们没避开,还是脚太欠,就这么没了。”

袁朗解释了一句,顺便也是提醒身边的战士,把刚才的叮嘱,听到心里去,别不当一回事儿。

三个倒在地下的小鬼子,就是诡雷下,倒霉的产物。

孙德胜抿着嘴唇,心里面嘀咕“已经十一个小鬼子了。

诡雷起到了不小的效果,跟地雷有异曲同工之妙,起到了警戒的效果。只是布置起来,似乎比地雷方便些。”

在后面,他看到了许多有意思的地方。

比如说,袁朗布置诡雷的地方很有趣,使用的手雷,似乎也不是常见的型号。

也许是从日军手里缴获的吧。

孙德胜还一路统计着,地上散落的尸体和武器弹药。

在消灭了两个顽抗的敌人,抓到了三个昏迷不醒的重伤员,完成搜查工作时。

他得出了一个惊人的数字:31+7。

袁朗一共杀伤鬼子三十一人,消灭伪军七人,如果加上逃走后被团长击毙的两人。

那么就是一打四十。

这着实是个令人吃惊的数字。

打篮球想要拿个零比四十,都是不可能的事。袁朗竟然在两个多小时的作战中,完成了如此出乎意料的事情。

“袁顾问,您这实在是……简直……太厉害了。”

孙德胜已经无法用言语来形容这一事迹了。

简直神乎其神啊!

袁朗很享受众人景仰的目光,脸上却是一副风轻云淡的模样,摆着手谦虚的不行“哪有啊!很一般的。”

装的太厉害,孙德胜不想让别人说他舔顾问,都不好意思再夸了。

旁边的二排长,是新二团的骨干老兵了,他忍不住说的“顾问太谦虚了吧!这么厉害还一般?

咱们师东进纵队,有个外号叫军中吕布的。三八年跟鬼子打遭遇战,手持双刀一个人砍死了二十七个鬼子,直接获得了一个一等功。

东进纵队的人,拿这事儿吹了好久。我看要跟顾问比起来,那还差了点儿。”

二排长说的是东进纵队的一个传奇人物了。

袁朗也有所耳闻。

此人还真就像是开挂一样,那一战,宛如战神下凡砍死了二十七个敌人,要不是腰部受伤,就不止那个记录了。

没过多久,伤好以后他跟连队一块儿行动,又遇到小鬼子部队。

他再次展现战神本色,一个人砍死了日伪军十七人。

再次立了一个一等功,荣升排长。

他跟日本人打仗,连战连胜,没输过。获得了个称号叫“常胜猛士”。

而从七月份第一次开挂,到十二月份从师随营学校毕业,五个月的时间他从士兵升到了连长。

即便是在战争年代,这升职也够快的。

当然他打仗也真的很猛,袁朗好几次在边区报上看到关于他的报道。

对于此人,还是非常敬佩的。

袁朗说“半斤八两,论枪法我肯定比他强,但要论格斗,我跟人家不是个。

不说这些了,拿了武器装备,咱们撤。”

武器装备虽在战斗中损毁不少,但是完好无损的数量也够装备一个排的。众人扛着东西,步履轻快地到村口汇合。

此时,村口是乱糟糟的。

逃到后山的村民都被叫来了,李云龙对他们宣布了要暂时放弃村庄,撤退的消息。

乡亲们在后山,听到村里面噼里啪啦的枪炮声。现在又看到一地的鬼子尸体,和那十几个惨遭毒打差点丧命的亲戚邻居。

他们是既高兴又害怕。

几乎没费口舌,所有人都愿意跟着八路走,撤到更安全的地方。

“团长,搜查时发现了五个鬼子,两个轻伤的想反抗,被击毙了。

有三个鬼子重伤员,伤的厉害昏迷不醒,被咱们俘虏了,你看咋办呀?”

四班长他们带着鬼子伤人先一步撤出村庄,瞧见村民们才发现问题了。

那十几个残遭鬼子折磨的乡亲们,一个个遍体鳞伤,发出痛苦的哀鸣。

他们抓的三个俘虏,极有可能就是之前的施暴者,乡亲们见了,还不扒了他们的皮?

优待俘虏是八路军的政策,是宣传战的必须。

但也不能忽视老百姓最朴素的情感啊!

李云龙眼睛瞪得跟铜铃似的“你小子脑子是浆糊啊!把鬼子扔下,就当咱们没俘虏。”

四班长挠挠头,还真是个办法。总比让乡亲们瞧见了,把俘虏打死的强。

李云龙怕他想不开,拿出袁朗的那套说辞讲道理“你小子是个榆木脑袋啊?

鬼子重伤员,小鬼子要是救,就得牵扯他们的人力,消耗他们的药品。

救过来也不能上战场了,还得花钱养着,说不定还得让人照顾。

留下几个重伤员,比杀了他们三个价值都大。去,赶快照我说的做,留在那儿让鬼子自己收拾吧。”

把四班长安排下去,李云龙转身就召集乡亲们,往新二团的驻地方向走。

“重伤到昏迷程度,估计是等不到救治了。”李云龙自语,他见惯了生死,对此也有经验。

现在,他在考虑安排了乡亲们,最好今夜再抵近侦察,明天就发动进攻。

今天已经是打草惊蛇了,不能再给鬼子喘息的机会。

s:求推荐票,求月票!!

还有,在半夜。